你还有未签合同    立即前往    稍后再说

短信登录 密码登录

未注册的手机,验证后即完成注册

获取验证码

登   录

登录表示同意《金英杰用户使用协议》

其他登录

     

注册金英杰账号

请输入符合要求的密码

获取验证码

完成

会员需知

恭喜您成为金英杰会员,您将享有如下权益:

  • 观看,下载免费网课
  • 加入教辅QQ群
  • 在线学习直播课程
  • 在线购买图书、学习包
  • 电话咨询面授班次
  • 关注金英杰微信公众号
  • 收听、下载金英杰喜马拉雅音频电台课件
  • 随时随地登录金英杰移动端

金英杰医学

中医执业医师

全国
  首页 > 中医执业医师 > 考试动态 > 资讯详情

中医诊断学考前必背81考点

来源:hbjyj       点击数:152      更新时间:2025-01-21

1、我国现存第一部脉学专著是:《脉经》

2、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:整体审察,四诊合参,病证结合

3、《诸病源候论》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和证候诊断,作者是:巢元方

4、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有三点:司外揣内、见微知著、以常衡变。

5、舌尖红赤或破溃→心火上炎;舌苔出现剥脱,在舌中多为胃阴不足,在舌根多为肾阴虚。

6、得神的面色特征是面色荣润,含蓄不露。

7、假神的病机是精气衰竭虚阳外越阴阳离决

8、神乱的临床表现为焦虑恐惧狂躁不安、淡漠痴呆猝然昏倒。

9、脘痞,嗳腐吞酸者的病机是

10、小儿病理指纹∶三关测轻重,浮沉分表里,红紫辨寒热,淡滞定虚实。

11、目内眦及外眦的血络属,称为“血轮”;

12、黑珠属,称为“风轮”;

13、白睛属,称为“气轮”;

14、瞳仁属肾,称为“水轮”;

15、眼胞属,称为“肉轮”。

根据《素闻·刺热》面部分候脏腑,左颊候【肝】,右颊候【肺】,额候,鼻候脾,頦候【】。

16.《灵枢·五色》面部名称及所候脏腑

现用名称:额;《灵枢•五色》名称:庭(颜);所候脏腑:首面。

现用名称:鼻尖;《灵枢•五色》名称:肝下(面王、准头);所候脏腑:脾。

现用名称:眉心上;《灵枢•五色》名称:阙上;所候脏腑:咽喉。

现用名称:鼻翼旁;《灵枢•五色》名称:面王以上;所候脏腑:小肠。

现用名称:眉心;《灵枢•五色》名称:阙中;所候脏腑:肺。

现用名称:鼻翼;《灵枢•五色》名称:方上;所候脏腑:胃。

现用名称:鼻根;《灵枢•五色》名称:阙下;所候脏腑:心。

现用名称:颧骨下;《灵枢•五色》名称:中央;所候脏腑:大肠。

现用名称:鼻柱;《灵枢•五色》名称:下极之下(直下、年寿);所候脏腑:肝。

现用名称:颊;《灵枢•五色》名称:挟大肠;所候脏腑:肾。

现用名称:鼻柱旁;《灵枢•五色》名称:肝部左右;所候脏腑:胆。

现用名称:人中;《灵枢•五色》名称:面王以下;所候脏腑:膀胱、子处

17、行走时身体震动不定:肝风内动

18、舌质候五脏病变,侧重血分;舌苔候六腑病变,侧重气分

19、舌尖反映心肺;舌中反映脾胃;舌根反映肾;舌两侧反映肝胆

20、舌红而起芒刺:气分热盛;舌红而点刺色鲜红:血热内盛,或阴虚火旺;舌红而点刺色绛紫:热入营血而气血壅滞

21、以点刺舌出现部位辨别热在何脏:舌尖:心火亢盛;舌边:肝胆火盛;舌中:胃肠热盛

22、四肢皮肤出现白斑,其临床意义是风湿侵袭,气血失和

22、食滞胃脘呕吐的特点是呕吐物酸腐

23、饮停胃脘呕吐的特点是呕吐清水痰涎

24、肝胆郁热呕吐的特点是呕吐黄绿苦水

25、红紫辨寒热

①小儿食指络脉鲜红属外感表证

②食指络脉紫红属里热证

③食指络脉色青主疼痛、惊风

④食指络脉淡白属脾虚、疳积

⑤食指络脉紫黑为血络郁闭

26、短缩舌,多属危重证候。

①舌短缩,色淡白或色青紫而湿润,多属寒凝筋脉。▲

②舌短缩,色淡白而胖嫩:多属气血俱虚

③舌短缩,体胖而苔滑腻:多属痰浊内蕴

④舌短缩,色红绛而干:多属热盛伤津

27、

①谵语,多属【邪热内扰神明】所致,多为实证(实则谵语);见于外感热病,温邪内入心包或阳明实热证、痰热扰乱心神等。

②郑声,多因久病脏气衰竭,心神散乱所致,属虚证(虚则郑声);见于多种疾病的晚期,危重阶段。

③独语,多因心气虚弱,神气不足,或【气郁痰阻,蒙蔽心神】所致,属阴证。常见于【癫病、郁病】。

④错语,虚证心气虚弱,神气不足所致;实证为【痰湿、瘀血、气滞】阻碍心窍所致。

⑤狂言,多因情志不遂,【气郁化火,痰火互结,内扰神明】所致;常见于狂病、伤寒蓄血证。

⑥言謇,多因风痰阻络所致,为中风之先兆或后遗症。

28、咳声如犬吠样,呼吸困难可见于白喉。【肺肾阴虚,疫毒攻喉】

29、咳后有鸡鸣样回声,顿咳(百日咳)的特点,常见于小儿。【风热与痰热搏结】

30、

①呕吐见吐势徐缓,声音微弱,呕吐物清稀者,多属虚寒证;

②呕吐呈喷射状者,多为热扰神明头颅外伤颅内有瘀血、肿瘤。▲

③朝食暮吐、暮食朝吐者(胃反),多为脾胃阳虚;▲

④口干欲饮,饮后则吐者(水逆),多为饮邪停胃胃气上逆

31、胃热患者,其口气为臭秽。食积胃肠,伴见食欲不振,脘腹胀满者,其口气为酸臭

32、尿甜并散发烂苹果样气味者,多为消渴病;病室有蒜臭气味,多见于有机磷中毒

33、头痛部位及性质

①脑中痛,或牵及于齿多属少阴经头痛;

②前额部连眉棱骨痛,属阳明经头痛;

③侧头部痛,痛在两侧太阳穴附近为甚者,属少阳经头痛;

④太阳经头痛的特征是后头部连项痛

⑤厥阴经头痛的疼痛部位为颠顶痛

⑥太阴经头痛的特征是全头重痛

34、胁痛

①胁肋胀痛,太息易怒者,为肝郁气滞

②胁肋胀痛,纳呆厌食,身目发黄者,为肝胆湿热

③胁肋灼痛,面红目赤者,为肝胆火盛。

④胁痛,患侧肋间饱满胀,咳唾引痛者,为饮邪停留胸胁(悬饮)所致。

35、

①病人口淡乏味,常提示的是脾胃虚弱

②口甜多见于脾胃湿热或脾虚之证。

③口中黏腻不爽多见于湿热蕴脾(▲)、痰热内盛及寒湿困脾

④口酸多因肝胃郁热(▲)或饮食停滞所致。

⑤口涩多因燥热伤津、脏腑热盛所致。

⑥口苦的临床意义是心火上炎肝胆火热

⑦口咸多见于肾病寒水上泛的病证。

36、濡脉的脉象特征:浮细无力而软。【虚证,湿困】

37、弱脉的脉象特征:沉细无力而软。【阳气虚衰,气血俱虚】

38、濡脉与弱脉的主要不同点在于脉位的浮沉

39、促脉:数而时止,止无定数——阳热亢盛,瘀滞,痰食停积;脏气衰败

40、结脉:缓而时止,止无定数——阴盛气结、寒痰血瘀,亦可见于气血虚衰

41、代脉:脉来一止,止有定数,良久方还——脏气衰微、疼痛、惊恐、跌仆损伤

42、结脉(迟而时一止,止无定数)多见于阴盛气结寒痰血瘀气血虚衰

43、促脉(数而时一止,止无定数)可见于阳盛实热气血痰食停滞,亦可见于脏气衰败

44、代脉(迟而中止,止有定数)可见于脏气衰微、疼痛、惊恐、跌仆损伤

45、正常脉象:一息四一五至,不浮不沉,不大不小,从容和缓,柔和有力,节律一致,三部沉取有力

①胃:脉来从容、和缓、流利 “脉弱以滑是有胃气”“胃少为病”“无胃为死”

②神:应指有力,节律整齐 “按指下之有条理,先后秩然不乱者,此有神之至”

③根:尺脉沉取有力,按之不绝 “寸关虽无,尺犹不绝,如此之流,何忧殒灭”

46、特殊的生理脉象:

六阴脉六脉沉细等同,无病象   反关脉:脉出现在寸口的背侧

六阳脉六脉洪大等同,无病象   斜飞脉:脉不出现在寸口,而从尺部斜向手背

47、四要素:脉位(寸、关、尺三部有脉)、脉数(节律均匀,没有歇止)、脉形脉势

48、八要素:脉位脉率(至数)、脉长脉势(脉力)、脉宽流利度紧张度均匀度

49、实证与虚证的鉴别:

①疼痛——实证疼痛拒按,虚证疼痛喜按

②胸腹胀满——实证按之疼痛,胀满不减,虚证按之不痛,胀满时减;

③发热——实证蒸蒸壮热,虚证五心烦热,午后微热;

④恶寒——实证【恶寒】,添衣加被不减,虚证【畏寒】,得衣近火则减。

50、危重病人,突然头额冷汗大出,四肢厥冷,属于亡阳证

51、寒证与热证相互转化的关键因素是阳气的盛衰

52、“寒包火”证属于八纲证候间的关系是寒热错杂证

53、寒湿痹过服温燥药物而致局部红肿,属于八纲证候间的关系是寒证转热证

54、辨别寒热真假的关键是胸腹的冷热

55、瘤积,病属血分——肿块推之不移,肿块痛有定处者癥瘕

56、瘕聚,病属气分——肿块推之可移,或痛无定处,聚散不定者积聚

57、坚硬如石——恶候; 有波动感——水臌;无波动感——气臌

58、寒热真假的辨别——关键在于胸腹的冷热,胸腹灼热者为热证,胸腹部冷而不灼热者为寒证

59、虚实真假的辨别——关键在于脉象的有力无力、有神无神,其中尤以沉取之象为真谛

60、【中寒证】又称内寒证、里寒证。

①寒邪客肺可见咳嗽、哮喘、咯稀白痰等症;

②寒滞胃肠见脘腹疼痛、肠鸣腹泻、呕吐等症。


责任编辑:hbjyj

下载医学APP

听医学好课 高效备考

刷金题,记口诀

下载金题库APP

刷好题 强记忆

关注官方公众号

资讯、福利 不错过

上一篇:【常识积累】“中医”考点汇总

下一篇:中医笔试考点

更多学习平台
  • 官方微信
    官方微信
  • 移动端官网
    移动端官网
  • 腾讯课堂
    腾讯课堂
  • 喜马拉雅音频
    喜马拉雅音频

如何购买
会员功能
积分兑换
退款制度
题库使用指南
课程与图书
精彩专题
在线咨询
意见反馈
支付方式
关于我们
公司介绍
法律声明
关于我们
客服电话:400-606-1615
  • 微信关注

    微信关注

  • 移动官网

    移动官网

  • APP下载

    APP下载

  • 音频听课

    音频听课

Document